2018年6月3日星期日

同业公会(Guild):前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社会生产关系形态

还是老李原创系列

工业革命之前的工业生产关系是什么样子?谁在造玻璃、造燧发枪、造帆船?

吹一下完全被历史文无视,却是西方中世纪及之后几百年最重要的(手)工业生产关系:同业公会(Guild,简称公会)。西方同业兴盛于11-16世纪,相当于宋朝到明朝末期。在工业革命、公司制和流水线大生产出现之前,公会是西方工业发展的重要形态。公会支撑了大量知识技术传承,支撑了工商资本发展,一直过渡到工业时代。

玻璃背后是同业公会,火药枪械背后是同业公会,整个大航海时代背后也是同业公会。传承数百个行业技术几百年,显然不是零散几个作坊能行的。

其实同业公会并不少见,至少西方国家很重视。所有的西幻/奇幻(Fantasy)游戏里必定有公会的身影,法师公会,盗贼公会,淫油湿人都有公会。然而在小说里公会却是奇幻专属,西幻文里集体出现,游戏文大量跟风,历史文里完全失踪。公会去哪了?

这不能赖作者,两大原因:

一是我国历史上完全没有同业公会这个生产关系形态。天朝历史上并不是没有同业公会,曾经丝绸纺织瓷器等等都有公会,唐末出现宋朝流行。但是本质与欧洲同业公会区别巨大,它们无法支撑手工业过渡到工业革命。清末民国又再度冒出一批同业公会,然而很快被工业革命后的工厂打倒,再被共产革命打倒。共产主义属于工业革命后的社会革命,工业革命之前的手工业公会形态?管他那么多呢,反正咱直接革命大工业就是对的。

二是西方同业公会的历史资料几乎没有中文版。共产革命当然不需要翻译思考前工业时代落后的生产关系。也没有写手西方历史学出身,穿越西方历史小说基本没有,全靠DND带路,这一段自然就被忽略。老李随便写点介绍性的东西都全靠翻译英文资料,想水字数没地方抄,原创小说难度更要上天。


————
————

本文特指的历史上从中世纪到工业革命之前的同业公会,即Guild这个词。这里要注意公会Guild与我国常说的工人阶级工会Union区分,很多翻译“公会”与“工会”完全混淆。另一个近义词是“行会”,公会特指拥有手工业技术的行业协会,而不是随意的商业行业协会。

同业公会本质是手工业者(工匠,例如纺织工人,染料工,泥瓦匠,木匠,铁匠,玻璃工,皮革工、面包工等等等)和商人的集合体。公会天然产生、存在于城市,利益诉求也集中在城市。形态多种,以工匠为主的公会、商人为主的公会,也有学徒共同体,还有秘密结社的地下行会(盗贼公会之类)。公会特性有以下几点:


1、保障垄断专营权。专营权并不是现代专利权(公开技术,以国家力量打击盗版),而是禁止其他人进入这个行业。作为从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发展的生产关系,早期这是进步的,维持了行业利润,保护了技术私有制,更关键的保障了生产资料私有制,保障了工匠地位:生产工具不会被官府随便一句话搞走,避免被官僚/宗教强取豪夺。后期则是技术桎梏,逐渐改头换面,“专营”在现代社会依然广泛存在。


2、质量和规定。大型公会领导是重要的法官、公证人,可以跨公会协调,具有实质政治权利。公会在行业内具有统治地位,可以跨多个城市地区。公会约束力很强,条款处罚接近法律,一旦被公会开除就无法在行业内立足。虽然由于手工业本质,口碑品牌不会延续特别长,但公会也算提供最根本的产品质量保证。天朝历史上这部分靠的是……道德。


3、知识传承与传播。公会是牛津大学等古老大学的前身。中世纪科技进步缓慢,牛顿出生在大航海之后,早期大学雏形就是公会的学徒制度演变而来。学徒(Apprentice)获得证书(毕业证)之后可以去其他城镇地区进一步学习,成为熟练工(Journeyman,这词很好的形容了技术传播),增强行业内流动性,促进携带的知识和技术传播。熟练工继续修炼,打造大师级作品,最终获得大师称号,也就是教授的前身(Master,这词曾经很叼,现在已经用烂了)。虽然技术革新方面有诸多限制,而且不同国家语言地区都有隔离,但是在工匠几乎全是文盲的时期保证技术传承传播。天朝一个铁匠能去另一个省的大多数原因是战乱逃荒,要么官吏迫害,活下来都是问题,更别说出门修炼成大师了。西幻游戏大师级任务不要太常见。


4、福利体系。不光是教育,公会包办社会保障,养老福利等,除了内部福利还有外部慈善,以公会大堂为主要活动据点。公会功能接近小型宗教、武侠门派或者黑社会,公会福利体系演变到现在就是社保养老金。虽然天朝历史上官僚也有这些福利,然而他们传承的不是工业技术而是诗词八股,造就的不是技术工人而是文学家,鞑子一来只能跪(鞑子都知道尊重工匠。几十年前高级技工曾经很叼,现在么呵呵),以德服人挡不住排队枪毙(文科生打不过理科生咳咳)。唯一有技术的墨家老早就跪了。


5、行业细分。例如金属工人有不同的公会:打铁匠,制刀匠,制锁匠,铁链匠,制钉匠等组成不同的行会,盔甲分为头盔制造者,锁扣制造者,系带制造者,盔甲抛光者等等。建立行业共同规范、分工协作在工业生产上具有重大意义,是零件标准化流程化的基础。这些细化分工演变为各式小公司的前身(他们最终通过资本兼并重新合为一体,成为行业垄断集团,但中间细化分工意义重大)。天朝历史上也有行业细化,但达不到欧洲细分的水平。至于历史穿越小说就是一个铁匠一个木匠包办工业大跃进。毕竟我国历史书纯粹八股文科生写的(连个懂数学的都没有更别说工科),一个盔甲四五个行业分工协作几十种部件分开,编也得编的出来。写小说根本没地方抄。火绳枪燧发枪可以抄翻译的技术流程,而公会这种社会协作生产关系形态无资料可抄。(本朝只翻译技术文档,不翻译其他意识形态)


6、政治力量。官商勾结、寻租行为全世界都一样。但重大区别是,公会政治力量很强,也就是官商勾结中,公会可以是强势的一方,公会介入城镇议会,甚至公会直接控制官府。强大的公会(工匠商人阶级)通过暴力手段对抗贵族(官僚阶级)。公会政治力量足够保护工匠财产,工匠地位,保护技术传承。而天朝的公会完全是官府养的羊,唯一考虑的是什么时候割,工商贱民毫无任何政治权利,没有任何财产保障,更不要吹什么资本主义萌芽(不懂历史的往往把封建资本、官僚资本和工业资本、商业资本混为一谈统称资本主义)。


7、影响范围。公会并不能覆盖全行业。公会核心是城镇手工业技术,而在城镇之外、核心资源是土地的行业就缺乏公会力量,仍然是贵族/地主/官府控制,例如农业、矿业。虽然矿业的工具由公会铁匠控制,矿产进入城市加工也在公会范畴,但挖矿本身一开始都是地主贵族在搞。这些行业都会试图上下游兼并,纺织业矿业等相关公会都会试图控制原料产地,城镇公会资本最终控制了贵族土地资本——这个过程并不能说是公会的胜利,而是资本的胜利。事实上,同业公会随着资本兼并兴起而逐渐退出。


8、跨入资本主义。工匠和商人的利益诉求完全不同,工匠想垄断技术,而商人巴不得工匠变工人好被剥削。同业公会也经历了这种变化。中世纪之前是工匠为主的公会(Craft Guild),最早依附于宗教存在,技术工人远比资本家出现得更早。公会支撑了早期航海事业,大航海和财富掠夺大幅补充了资本力量而不是工匠力量,商人资本逐步占据上风(毕竟工科生脑子不灵活咳咳),公会资源也不断的向金钱更多、更具有政治影响力的商人倾斜(Merchant Guild)。后期商人资本取代工匠,成为公会主要力量,大师/学徒制也向雇主/员工制转换,中间水平的熟练工成为自由工人,运气好变小资,不好就成雇工。以商人为代表的公会力量向原材料产地扩散(兼并贵族所有的土地等),公会过渡资本主义化,出现公司制,形成工商资本主义。公会暴力对抗贵族官僚,最终促成资产阶级革命。


9、淘汰与转化。公会准入制度最终变成地域垄断、技术垄断等反动因素。整个社会逐步向工业化、贸易现代化前进,专利制度取代了专营制度,逐渐剥夺了公会的权力。传统手工业被工厂式工业(Factory System)取代,匹配手工业生产、生产效率相对低下的公会被更先进、更剥削生产关系逐步淘汰(例如大范围使用廉价童工,取代公会体系下学徒制度)。16世纪燧发枪和大航海是传统公会最后的辉煌,17世纪之后殖民公司遍地开花,在多个行业取代公会。但淘汰过程一直延续到18世纪工业革命。传统同业公会在20世纪仍然在日本中国印度等没能转进资本主义的地区存在,但是很快被工业革命后的西方社会打倒,转进资本化。


10、现代公会。传统公会转化成新的公会形态,例如现代的垄断行业协会(Association)。中国医生水平再高去米国也不能当医生,因为他们没有米国医生证就进不了米国医生这个垄断行业,以此维持米国医疗体系暴利。除了资本主义形态之外,“全世界工人阶级联合起来”的工会(Union),也是同业公会演化而来,类似于学徒工联合体。其他还有“公会社会主义”(Guild Socialism)这种在科幻游戏里存在的特殊形态。至于人人都学点皮毛的马主义,批判的是资本主义,对本文所说同业公会这种“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态”并非重点。


11、公会战斗力。冷兵器时代公会没有直接战斗力,和精通镰刀斧头这些大型战斗工具的农民相比,公会也就精通匕首等小工具(大多是皮革纺织玻璃这些行业,铁匠类除外),更不要比职业战斗的骑士和贵族。公会发动农民和学徒、暴力对抗贵族有,但不是主流,大型战争多数是宗教战争和领主战争。公会多数是辅助地位,造盔甲造兵器。工人阶级力量崛起是在大工厂制、枪械发展才出现的,远在资本主义产生之后。



总结两大重点:公会具有政治权利,保障了工匠商人利益,保障了技术传承传播,保障了技术工人发展。公会是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的重要前提,几百年公会的技术知识传承和产业人工培育,积累量变到质变才能出现工业革命。


天朝历史(宋朝到明朝)公会没有做到任何一点。几个原因:孔教持续祸害千年,工商贱民政策使工匠毫无人身保障,技术知识可以被轻易掠夺,一直控制到文化大隔命。孔教持续文字控制,贱民不允许学习,学习文字的不能当工商贱民必须去当官僚,实质上阻隔技术传承,彻底断绝工匠阶级形成政治力量。全是官府为主天朝特色公会:八股文学家控制贱民搞工业,还能搞出点东西都是我国人民超级勤劳智慧。真正具有政治力量的商人全是大地主阶级兼米商、盐商,垄断哄抬米价经常搞,却不是具有技术传承的铁匠、玻璃匠这些行业。工商体系天然需要贸易,但是热爱对外贸易的商人不是晋商送鞑子就是海商送倭寇。结果就是一堆呵呵。


穿越历史习惯从文盲社会一金指戳到工业革命,直接工厂化,根本不考虑工厂化需要的人力资源、物料运输能力、商业市场范围,也不考虑官僚控制的工业能走成啥样,反正洗脑完事。简单说全靠挂逼,写的无脑看的开心。带入现代技术容易,成熟体系却必定要几代人培养过渡,这就是政治独立自主、维护自身利益、又具有一定扩张性的公会地带。可惜没有合理向的历史文走这种前资本主义道路。毕竟完全没材料可抄。



公会时代没有历史类书,天朝史完全没有,歪国全在奇幻类游戏类,公会溜得一逼。

革命爽文肯定不用公会。一步到位大跃进,土著随便洗脑,咱们直接坦克战列舰,不需要同业公会这种前资本主义前工业革命阶段落后腐朽邪恶的生产关系形态。

那么公会适合什么历史文?
西方历史中世纪穿越书,如果有。
严谨向、低挂、非援共的穿越,科技最多到16世纪燧发枪大航海,注重社会形态改革,可以考虑公会进化,《宰执天下》这种。
欧洲反面角色或者敌人,公会本身是商品经济和自由贸易的敌人,《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这种和欧洲打交道多的。
半历史半奇幻时代的书可以加一点,《放开那个女巫》这种。
另外推本《人生宛若梦幻》,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道路,虽然没有公会,不过也算认真推演的走资路线,最后崩在共产主义上台。






2018年5月23日星期三

加拿大华人投票参与率估算

老李原创当然首发这里

以Scarborough-Agincourt选区计算。数据选用2011年全国统计。
选区华人占比为46.5%,算是比较传统的华人区,丰泰大本营。

2011年总人口110850,公民90890占比82%
投票32062,可以投票的18岁以上公民73590(占总人口66.4%)

计算得投票参与率为43.5%
然而2011年全国投票参与率61.4%

以下两种估算华人投票参与率

1、如果本区53.5%的非华裔投票率达到全国平均值的61%(包括选区30%本地出生,没有种族细分数据,即没有交叉计算本地出生华人比例),那么华人投票率只有可怜的23%

2、如果本区78.8%的所以少数人种(含46.5%华人14%南亚18%其他)投票参与率一样,21.2%的非少数人种投票参与率80%,那么所有少数人种投票参与率33%

[其他调查表明可见少数人种投票率都低,而华人投票参与率最低。自行搜索turnout rate by ethnicity,华人投票参与率普遍低于本地10%以上,但统计样本少,结果不再引用]


即便假设/计算有问题,华人投票率只有约30%-35%是合理数字 几乎只有全国平均值一半
认为只有20%华人投票,或者华人跟其他人差不多,都是错误的

(杠精肯定能找到漏洞,比如华人占公民比例少,该区不代表华人等

类似的,Markham—Unionville全区投票参与率只有40.7%(2011年unionville还没有现在华人多吧?)


不论如何,华人投票率非常低是事实。2014年投票参与率明显上升,但是全国都升了,并不是华人多。

虽然这几年新移民涌进来很多,不过没有那么快都入籍,改变华人组成结构(福建广东香港人多),这一次华人投票参与率有希望上升,但不会有特别明显的变化。




数据来源:
National Household Survey, 2011
https://www12.statcan.gc.ca/nhs-enm/2011/dp-pd/prof/details/page.cfm?Lang=E&Geo1=FED&Code1=35080&Data=Count&SearchText=Scarborough%20-%20Agincourt&SearchType=Begins&SearchPR=01&A1=All&B1=All&GeoLevel=PR&GeoCode=080&TABID=1

Scarborough—Agincourt (provincial electoral distric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carborough%E2%80%94Agincourt_(provincial_electoral_district)

2018年4月28日星期六

高武本质是小学生社会

​之前试图让高武位面社会合理化,发现根本没意义。高武本身就是个学校中小学的位面缩影。

高武设定特征是武力至上和可升级制度,特别契合中小学。与学生时代肉体快速发育、精神快速成长完全一致。学生时期身体迅速发育,是唯一随年龄升级吊打的时期。高年级武力碾压低年级,初一就是能打败小学六年级(当然也有越级打架的主角命)。除了武力升级,还有分年级的地理隔离。每个年级上学楼层不一样,泾渭分明,升级就是新社会(地图),小学三年级泡不到小学四年级的老女人,上了中学也不会回头跟小学生一起玩。

另一个特点是自循环小社会。不需要任何灵气之类社会生产基础,因为完全是外部输入维持:零花钱是白拿的。各路神佛(家长和老师)很多,供给零花钱的家长(伪装的善神),被教导主任(恶神)拉去家长会(神战),对于小学生来说统统是反派,都是必须干翻的神仙,只有学生本人才是真龙傲天,神佛都必须使劲踩。至于神佛赏赐的天材地宝(零花钱与小红花与五道杠),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随便塞个设定能冒出来就行。

总之,高武社会等于中小学校,依赖外部更大(但是不需要描写)的社会无节操输入资源(灵气)而存在,里面的人升级打架很开心,练出龙傲天无数,实际从属于大社会。高武不用研究生产力,生产关系高度简化,社会关系各种二逼,只剩下高年级欺负低年级,和主角打脸高年级。这种简易的学校形态写得越像,越受学生追捧,无脑更新越简单,越容易被骂小白,但是就是挡不住成绩好。

试图把这种高武社会扩大到整个社会,纯属用大人的思路揣摩小学生,妥妥的反派老师家长,必败。

2018年4月16日星期一

不存在的生产力决定论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马克思理论根本没有这句话。马克思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实际的论述是“生产力驱动生产关系改变”,其次是“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的,跟随和配合,生产力进程”。

不存在简单的决定论。

这是英文版翻出来的。

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论述说:“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82页)马克思这里表述的是: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改变。但是,马克思他们没有直接讲“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是有分析低论述。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精擅文字绕圈),强调对立统一,怎么可能随便用决定论说明问题?决定论说法是自己的理论打自己的脸。有多少史实根本不符合决定式论断,马克思心里还能没有点逼数吗——根本不会用这种巨大漏洞的决定论。

即便更加基础的“物质决定意识”,马克思论述也没有用“决定”这个词,而是“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个说法出自斯大林时期苏联版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所以这个说法,只存在于中苏的教科书里,当然必须是真理。英文版方面根本不存在这个论断,当然也就没人反对了。

——————
下面是引用一些其他说法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命题,所表述的逻辑关系:一种决定性要素,另一种被决定要素,令人费解。按此逻辑思维,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一定会有相应的社会意识,存在,是决定性要 素,意识,则是被决定的要素,“存在决定意识”没有说错;但要说“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一定会有相应的生产关系”,就不对了,生产关系并不“相应”于生产力,甚至成为生产力的桎 梏,常有的事儿。这就是说,不能简单判定:生产力为决定性要素、生产关系为被决定要素。

  所以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命题,思维逻辑谬误。

  这命题虽然号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但不是马恩本人原创。我下过死笨功夫,读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四大卷,也没找到马恩说过这样的话(也许是我读得不够仔细,也许这话不在 这四大卷中)。马恩是周密的思索者,只说过“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和“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 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等语[1],而从未说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话。

  那么,这话是什么人的杰作呢?

  将马克思“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矛盾”思想,草率改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命题的,是《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斯大林关心和主持下,由前苏联经济研究所编撰而成。主持者,和 那些编撰者,是理论思维的懒汉、投机取巧者,只是将“存在决定意识”的逻辑公式,简单套用过来罢了。

  套用过来之后,立即僭号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故而迷惑性很大。连颇有创见的学术专著《经济制度演进大纲》,也上了当:在开发出“最稀缺的生产要素决定生产力性质”、“生产 关系的可操作定义是经济制度”两命题之后,立即套用这个逻辑公式——“最稀缺的生产要素决定经济制度”[2],不能阐明最稀缺生产要素与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关系,继承了“生产力决定 生产关系”论的思维逻辑错误。

  学术上曾有一宗公案,凸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论的谬误。

  马克思“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思想,导致无产阶级革命。革命成功后,先进的生产关系建立起来了,社会的基本矛盾又该是什么?老辈人记得,前苏联编出的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有一个命题:“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过了几十年以后,人们才终于发现:落后的生产力不是先进的生产力, 没有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生产关系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现在看来,“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没有错,拙作《另辟蹊径》说过:“那个时代,经济发展的任务是快速工业化,资本要素是决定性因素。国家掌握了资本,以国家 计划配置,由国营单位营运,能避免‘生产社会化与资本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能防止资本要素的无序使用和无序竞争,能集中有限的资本办大事,能凝聚全国的人心和力量,在当时内外 环境和历史背景下,是适应性选择,确实是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反过来,“没有先进的生产力,就不可能‘决定出’先进的生产关系”,简单判定谁决定谁,懒汉思想, 十足谬误。

  遗憾的是,那些“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懒汉,丝毫想不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论有思维逻辑错误,反而抛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矛盾”正确思想,竟然改写《政治经济学教科 书》:保留“落后生产力”提法,不再讲基本矛盾,而说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

  如此改写,越改越错。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基本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命题,精髓,脱离社会的基本矛盾来讲什么“社 会主要矛盾”,意味着背弃马克思主义。把“主要矛盾说”的思维逻辑说白了:“人民的需要”是一种社会意识,生产力是一种社会存在,人民的需要决定生产力要发展,就是说,社会意识 决定社会存在[3]。显然,这直接违反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决定意识”的根本原理!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这么一改写,好像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基本矛盾存在,满眼是“落后生产力”,心中只想着“要发展”,再进一步,要发展就得搬西方的诀窍,却对黄仁宇先生所透露的 [4]一无所知,简单轻信了西方经济学家的忽悠:“比较了几种模型之后可以肯定,私有制企业比公有制企业更有效率”。“休克疗法”冤案[5],其理论根源,可追溯到《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的谬误改写。

  我国的改革也受错误改写的影响,无可避免。信息替代了土地和资本的最稀缺地位以后,不是着力改革种种与之不相适应的经济制度,而只是“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 要”,进而派生出“以GDP(国内生产总值)为导向的发展政绩观”,许多地方一味追求GDP(网友戏称“鸡的屁”)。

  这是唯生产力论,只想到:生产力是决定要素,生产关系属被决定要素,只要生产力发展了,就会决定生产关系进步,自然而然。实践结果如何呢?“鸡的屁”倒是增长了,可种种社会矛盾 却日益复杂化、尖锐化,损失巨大,危机重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检验结果证明,唯生产力论是假慧眼。

  无独有偶。马恩倡用的慧眼被假货僭越,除唯生产力论外,还有一个 :“反作用论”。由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命题,未能全面表达马克思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矛盾”思想,那些 理论懒汉们,不得不来点儿修补:"生产关系可以反作用于生产力"。这样一来,生产关系反客为主,又成了决定要素。有伟大领袖夸大“反作用”,竟给人类带来特大灾难:毛泽东搞的“穷 过渡”,饿死几千万人!还有波尔布特搞的“高度纯洁的社会主义”,枉死全国四分之一人口[6]!

  “反作用论”和唯生产力论,号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两只假货,一个“左”,一个右,双方曾经彼此批判,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但根源却同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命题。 这个罪魁祸首,给中国带来莫大灾难和危机,至今还未清算。

  [注]

  [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2页。

  [2]《经济制度演进大纲》,李建德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108、133页。

  [3]或许有先生反驳:“哈,你说颠倒了。落后生产力是一种社会存在,人民的需要是一种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落后生产力决定人民有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这种反驳 强词夺理、牵强附会,因为:生产力落后不见得一定会决定人们有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是有知足常乐、安贫乐道、小富即安等成语吗?反过来,在生产力先进的社会,人民也会有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4]见拙作《发达国家兴旺的诀窍》。

  [5]见拙作《“休克疗法”的冤案》。

  [6]见《炎黄春秋》2008年第4期,刊载署名王晓林写的《波尔布特:并不遥远的教训》一文,很能吸引大众眼球,被网络广泛转贴。

————————


 1—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在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上,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理论认识和实践路线的分歧。这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社会主义运动受到重大挫折的另一个理论原因,是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形而上学地理解。
  1-5-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考究
  理论界普遍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据此,第二国际反对十月革命,苏汉诺夫认为“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足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水平。” 考茨基说十月革命是个“早产儿”。对此,列宁的看法是:“既然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府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追上别国的人民呢?”(列宁:《论我国革命》,《列宁选集》第四卷第689-691页)。新中国建立后,刘少奇反对立即向社会主义过渡,主张“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认为“农业集体化,必须以国家工业化和使用机器耕种以及土地国有为条件。”提出“先有机械化,后有合作化。”毛泽东坚持和发展列宁主义,推动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政权后,立即向社会主义过渡。他论证说:“既然西方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工场手工业阶段,即尚未采用蒸汽动力机械、而依靠工场分工形成新生产力的阶段,则中国的合作社,依靠统一经营形成新生产力,去动摇私有基础,也是可行的。”(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第62、191)
  这个认识和实践路线的分歧,还表现在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的表述上。毛泽东的表述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毛泽东1956年1月25日《在最高国务院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的表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选集》第三卷373页)毛泽东讲的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邓小平讲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显然是不同的概念。毛泽东思想是通过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解放生产力;邓小平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就是通过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达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表现出不同的社会主义革命路线,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后,文革前后所走的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同道路。
  在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受到挫折后,有人从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测量器,提出“生产力的三次里程碑。第一里程碑:生产力是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第二里程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三里程碑:生产力是创造财富的能力;资本是第一生产力。”(http://baike.sogou.com/v123020.htm),这样,资本主义就成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最终演绎。有人又以“列宁的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论实际上是对生产力决定论的批判,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的理解和对矛盾运动规律的阐述更是从实质上否定了生产力决定论。但是列宁和毛泽东都没有来得及将他们的突破系统化。”(韩德强:《马恩原著体系批判》)更有提出“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
  这些不同的观点和主张,把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形成形形色色的创新社会主义理论,成了今天社会主义运动的特色,表现了社会主义运动挫折后的理论混乱。
  我没有马恩全集。在我读过的马恩著作中,没有看到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句话。我看到,恩格斯讲过:“我们视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是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用以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说的。因此,这里面也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装备。这种技术装备,照我们的观点看来,同时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和从属的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律等等。”(恩格斯:《致瓦·博尔吉乌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05页)这里多次使用“决定”这个词,但是否就直接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呢?恩格斯指出:“生产资料在包括简单商品生产在内的先前各个时期中,同现在相比仅仅起着微不足道的支配作用,它怎样发展成象今天这样专横的支配力量,这是需要证明的,而你的证明我看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没有指出另外一极:这个自己不再占有生产资料、从而也不占有生活资料、从而必须将自己零碎出卖的阶级的产生。”(恩格斯:《致卡尔·考茨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170页)由此看来,马克思主义认为,不能简单地讲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需要证明的”。
  马克思说:“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82页)马克思这里表述的是: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改变。绝对的直接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马克思他们没有这样讲,历史事实也不是这样的。
  “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发展成为对劳动,即对发挥作用的劳动力或个人本身的指挥权……资本发展成为一种强制关系……起初是在历史上既有的技术条件下使劳动服从自己的。”这种不是由新的生产力、而是“在既有的生产力条件下”产生的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今天已经工业化的中国,还随处可见。马克思论述的这个事实表明,马克思主义并不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绝对的、直接的。应该认识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个命题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是矛盾的,相互否定的。既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何须革命来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去解放生产力。
  我注意到马克思关于“所谓原始积累”的论述。“劳动者对他的生产资料的私有权是小生产的基础。而小生产又是发展社会生产和劳动者个人的自由个性的必要条件。”(《资本论》第一卷第830页)马克思这里肯定了小生产与当时的生产资料是相适应的,但接着又讲小生产一定会消灭:因为“这种生产方式是以土地及其他生产资料的分散为前提的。但是,它既排斥生产资料的积聚,也排斥协作,排斥同一生产过程内部的分工,排斥社会生产力的自由发展。它只同生产和社会的狭隘的自然产生的界限相容。”马克思论述说:“它的消灭,个人的分散的生产资料转化为社会的积聚的生产资料,从而多数人的小财产转化为少数人的大财产,广大人民群众被剥夺土地、生活资料。劳动工具,——人民群众遭受的这种可怕的残酷的剥夺,形成资本的前史。这种剥夺包含一系列的暴力方法,其中我们只考察了那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资本原始积累的方法。对直接生产者的剥夺,是用最残酷无情的野蛮手段,在最下流、最龌龊、最卑鄙和最可恶的贪欲驱使下完成的。”(850页)从马克思论述可以理解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性作用,不是说某种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而是生产力发展要求决定了生产关系需要革命。只有这样认识,才不违背历史事实,才能解释同样是在自然产生的生产工具中,会有原始公社所有制、奴隶主所有制和封建所有制的不同生产关系,才能理解先有资产阶级革命,后有工业革命和信息化生产,才能理解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都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才能理解生产力,总是需要通过革命暴力来解放。
  马克思阐述说:“在通常的情况下,可以让工人由‘生产的自然规律’去支配,即由他对资本的从属性去支配,这种从属性由生产条件本身产生,得到这些生产条件的保证并由它们永久维持下去。在资本主义生产在历史上刚刚产生的时期,情况则不同。新兴的资产阶级……就需要并运用国家权力,这是所谓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因素。”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权力,也就是利用集中的有组织的社会暴力,来大力促进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过程,缩短过渡时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同上书第806、819页)但这不是说生产关系可以通过暴力能够建成,绝不是“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暴力只是新的生产方式在历史上刚产生时期的革命手段。在阶级社会中,旧的生产方式从而生产关系的变更,必然地会采取暴力革命的手段,这是一般性,但又是特殊性,只是发生在需要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时,它才是革命的手段;而“在通常的情况下”,还是要遵循“占有首先要受到必须占有的对象的制约”这个自然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74页),“如果用暴力建立的生产关系不能发展生产力,这种暴力建立的生产关系不可能维持。在《资本论》第一卷里论述资本主义所有制如何排斥个体劳动者所有制时,除了上面引用的806页的那段阐述外,另在817页明确指出:“只有大工业才用机器为农业提供了牢固的基础,彻底地剥夺了极大多数农村居民,使农业和农村家庭手工业完全分离,铲除了农业家庭手工业的根基——纺纱和织布。这样,它才为工业资本征服了整个国内市场。”。在前面的“机器和大工业”那章,马克思论述了:“大工业必须掌握它特有的生产资料,即机器本身,必须用机器生产机器。这样,大工业才建立起与自己相适应的技术基础,才得以自立。”(第421-422页)劳动对于资本才从形式上的从属变成实际上的从属。
  理论界许多人知道,也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中会自然产生,但是没有真正理解它,不理解这里面就包含着没有绝对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需要革命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来解放生产力的意思。资产阶级革命是私有生产中两个不同的生产方式的竞争,决定胜负的是生产力的发展高低。社会主义革命同一社会化生产方式中的两个对立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是在资本主义成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决定胜负的,是无产阶级能不能建立起适应社会化生产发展的新的生产方式。
  在小农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占人民的大多数的俄国和中国,比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完成社会主义革命要困难。这个困难之一是生产力发展程度较低。所以,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就要被迫继续向前迈进,把全部资本、全部农业、全部工业、全部运输业和整个交换都愈来愈多地集中到国家手里。上述一切措施都是为了这一个目的。无产阶级的劳动将使国内生产力容易增长,随着这种增长,这些措施实行的可能性和由此而来的集中化程度也将相应地增长。最后,当全部资本、全部生产和全部交换都集中在人民手里的时候,私有制将自行消灭,金钱将变成无用之物,生产增加了,人也改变了,那时,旧社会的各种关系的最后形式也才会消失。”(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的》第一卷第221页)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我们看到的历史事实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首先以暴力使劳动形式上从属于资本,解放了生产力,使生产力获得高速发展,创造出机器生产,才使劳动实际从属于资本。无产阶级革命也一样,首先需要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解放生产力,并在不断发展生产力中,实现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最后使劳动资料从形式上从属于劳动到实际从属于劳动,实现自由人发展的生产关系。

2018年4月9日星期一

赤色帝国

《红色帝国》又名《赤色帝国》,日本人写的,整个1941年苏联被穿越到魔法时代,坦克大炮碾压反派魔法帝国的故事。已太监,不过第一部算是不错的完结。

红色帝国小说翻译吧,全文
https://tieba.baidu.com/p/4421936372


现在还有没有就不知道了